帕帕拉恰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顏色。它既非單純的粉紅,也非純粹的橘色,而是兩者交融的暮光色澤——介於蜜桃粉與珊瑚橘之間,柔和又詩意。
留意寶石趨勢的珠寶愛好者,一定對帕帕拉恰蓮花剛玉(Padparadscha Sapphire,以下簡稱「帕帕拉恰」)這抹夕陽彩霞並不陌生。但普羅大眾對這個讀起來略顯拗口的寶石,還是有點陌生。不說不知,它可是近十年來彩寶界的新寵。特別是自從英國尤金妮公主(Princess Eugenie)於2018年選擇帕帕拉恰作為訂婚戒指主石後,這顆粉橘色寶石瞬間成為最受情侶歡迎的定情信物,紛紛仿效,並成功打入主流珠寶市場,與紅寶、藍寶、祖母綠等貴重寶石分庭抗禮。
蓮花之名、粉橘夢幻之色
“Padparadscha”一詞源自斯里蘭卡土著語言僧伽羅語(Sinhalese),Padmaraga("padma"[蓮花]與"raga"[色彩])原意為「蓮花之色」,指的是斯里蘭卡水面上盛開的粉橘色蓮花,代表聖潔和生命,是宗教信徒心中神聖之色。而帕帕拉恰正因其色澤與之神似而得名。
帕帕拉恰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顏色。它既非單純的粉紅,也非純粹的橘色,而是兩者交融的暮光色澤──介於蜜桃粉與珊瑚橘之間,柔和又詩意。這種夢幻色彩可細分為「粉橙色」與「橙粉色」兩大系別:前者嬌嫩紅潤,如初夏紅蓮;後者高貴溫暖,宛如黃昏餘暉。理想的帕帕拉恰應該是兩色完美融合,彼此和諧,無明顯偏向。
唯一擁有獨立名稱的剛玉品種
在寶石學的歸類中,帕帕拉恰屬於剛玉家族(Corundum)成員之一,剛玉家族旗下的寶石種類色彩眾多,其中兩個就是鼎鼎大名的紅寶石(Ruby)與藍寶石(Sapphire),其他如粉、黃、紫色剛玉皆被歸類為「彩色藍寶石」(Fancy Sapphire)。帕帕拉恰則因稀有與色澤獨特而獲得獨立命名,足見其地位非凡。與紅藍寶石一樣,它的莫氏硬度達到9,堅硬不易受損,屬於適合日常佩戴的寶石。
帕帕拉恰主要產自斯里蘭卡,然而產量極為稀少。即使有原石出土,能同時具備粉橘均衡、通透潔淨且無加熱處理者,已是鳳毛麟角。近年馬達加斯加與坦尚尼亞也有發現類似色調的剛玉,但斯里蘭卡產依舊被視為頂級之選,備受藏家推崇。
拍賣行情穩步上揚
在拍賣市場上,帕帕拉恰近年行情穩步上揚。根據佳士得與蘇富比紀錄,5克拉以上、未加熱且色澤理想者,成交價已超越多數藍寶石,甚至逼近頂級紅寶石與祖母綠的水平。
帕帕拉恰常見以橢圓形切割,最能展現其柔和色澤與光線折射效果。兩克拉以上且切工精良、淨度佳、無加熱處理的帕帕拉恰最具收藏價值。
獨特色調經常引起爭議
帕帕拉恰乍看像一般粉紅藍寶(Pink Sapphire),所以經常引起爭議。它的刁鑽之處,就在於藏在粉紅之中那一抹隱約的橘色光暈──而正是這一抹橘,讓它從「粉色藍寶」升格為「帕帕拉恰」。
所謂「色差一分,價差千里」,別小看這一點色差,許多鑑定師對這條模糊色帶直呼非常難搞──橘得稍重或稍淡,鑑定結果可能就從"Padparadscha"跌至"Pink Sapphire",市值當下就不見了一半,滿心歡喜以為掏到好貨的買家和賣家自然心有不忿。
對他們而言,把粉紅藍寶送驗,最期待的就是鑑定為帕帕拉恰。但你認為有橘,我覺得不夠;他說色澤協調,我卻覺得偏橘──色域界定的主觀性,使帕帕拉恰的身份經常爭論不斷。
據部分寶石學者分析,最佳的色彩比例被認為是55%的粉紅色加上45%的橙色,並且對「融合度」有一定要求。然而,這種融合的感覺很難用文字表達得清楚,各個寶石實驗室的標準不同,加上每位檢測人員的判定也會略有差異,因此帕帕拉恰的鑑定充滿變數。
遺憾的是,至今全球尚無一致標準界定帕帕拉恰的色域,學界對粉橘比例與色調深淺仍各執一詞。
收藏建議
若欲入手帕帕拉恰,建議特別留意以下幾點:
-
色調須在粉紅與橘色之間達到完美平衡,且無明顯偏色;
-
傳統產地(尤其斯里蘭卡)仍被市場視為最高標準;
-
未經加熱處理的天然石更具投資與傳承價值,證書應註明"No indications of heating";
-
優先選擇具權威性的認證實驗室,如瑞士SSEF或Gübelin,能有效避免爭議。
